Google maps及時路況,看圖躲塞車
Google Maps除了用來查地圖之外,現在也能用來查即時路況了,只要打開網頁版或手機版Google Maps,開啟路況(Traffic)、顯示路況選項,就會在道路上劃上綠、黃、紅色和黑色表示行車順暢度。來源則是透過各位的智慧型手機匿名回傳數據,匯整為交通狀況。
Google Maps的即時路況功能,早在2009年就于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等地陸續啟用,臺灣最近才正式導入即時路況功能,服務涵蓋全臺國道,以及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縣、新竹市、臺中市、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和高雄市等10縣市的主要道路。只要打開網頁版Google Maps,或是iPhone等iOS裝置、Andorid手機的行動版Google Maps都可觀看即時路況,路況從順暢到壅塞會以綠色、黃色、紅色、黑色顯示,做為使用者的用路參考。
即時路況顯示:
綠色:高速公路行車速度每小時80公里以上;其他道路行車順暢。
黃色:高速公路行車速度介于每小時40至80公里;其他道路行車速度緩慢。
紅色:高速公路行車速度低于每小時40公里;其他道路路況擁擠。
紅色/黑色:高速公路和其他道路路況均非常擁擠,車輛走走停停。
若該區域的路段未標示任何顏色,則表示尚無足夠交通資訊可供參考。
即時路況的資料來源,是透過廣大的智慧型手機用戶協助(定位門,你知道的)。具備GPS功能的智慧型手機開啟Google Maps之后,手機即會以匿名方式傳送資料給Google,Google再將資料轉換成車速、座標等即時路況數據;當越多使用者開啟手機上的Google Maps,即時路況資訊便會越精準。
Google官方新聞稿中提到Google與臺灣勤崴國際科技公司(Kingwaytek)合作,將勤威科技所提供的圖資,以及國道與相關縣市主要道路的流量資訊,整合于Google地圖中,讓廣大使用者能隨時隨地查詢最即時的交通路況資訊。
▲網頁版Google Maps,按下交通(Traffic)標簽即可啟動即時路況功能。
▲除了即時路況(Live traffic),還可勾選星期與時間觀察路況變化。
筆者也在上班時段觀察Google Maps即時路況是否精準,發現臺北市區路況多是從綠色直接跳往紅色,多半略過黃色,并且紅色區段常出現在路口紅綠燈起步路段、以及道路和高架橋轉彎后的路段,顯然是把減速后的再加速情形當成壅塞看待(車速慢沒錯,但等紅燈、綠燈起步并不是用路人認定的雍塞狀況)。另外筆者住家樓下的路段顯示為紅色,實際上該路段相當順暢,可能是路較小條,行車速度較慢所導致。筆者認為Google Maps算是相當精準,也可說太過精準,將許多正常用路狀況當成壅塞情形,通常較長的紅色區段才是較符合用路人認定的壅塞狀況,建議使用即時路況可稍微過濾一下資訊。

Bigemap GIS Office 國產基礎軟件
Bigemap GIS Office是一個全面且易于使用的國產化基礎軟件,為用戶提供數據處理、編輯、數據分析、集成以及可視化呈現的綜合數據集平臺。支持上百種數據格式:shp/kml/kmz/dwg/dxf/gpx/csv/excel/txt/tiff/geotiff/osgb/mbtiles/tiles等,對數據流轉、嵌入、融合、以及更多地為用戶提供數據的增強處理及多種分析工具。在不同場景不同行業下支持坐標系轉換CGCS2000/WGS84/Xi’an80/Beijing54/UTM等多種投影互轉互換、支持專題地圖、大數據加載、航拍影像、矢量數據、柵格數據的導入導出、瓦片切片及地圖服務發布。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