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飛衛星地圖上出現大批新型反潛機,目前已部署至海南島
最近關于運-8系列飛機的新聞時常見諸網絡,先是一張陜飛廠區的衛星圖在網絡流傳,圖中4架運8高新6號(又稱運-8Q)平臺新型反潛巡邏機正在等待交付,標志著我國長期面臨的近海航空反潛短板將得到彌補。而后一張海南島某軍用機場的照片曝光,顯示運-8Q反潛機已經部署至該機場,而同樣部署在海南島上的中國海軍航空兵,還有空警-500預警機、3個團的J-11B重型戰斗機和一個團的JH-7A戰斗轟炸機。中國海軍在這一戰役方向的海空一體作戰體系,宣告初步搭建完成。
圖1陜飛停機坪上多達12架待交付的運8系列飛機
圖2進駐海南島的運-8Q反潛巡邏機
我軍長久以來并未裝備岸基固定翼反潛機,而以艦載反潛直升機作為主要航空反潛手段。相比于反潛直升機,固定翼反潛機擁有更大的機體,也意味著更遠的航程或同等作戰半徑下更久的滯空時間。例如,我軍最先進的反潛直升機卡28,最大起飛重量12噸,巡航速度200千米每小時,航程980千米。而運-8Q反潛機,最大起飛重量超過60噸,巡航速度超過500千米每小時,航程大于6000公里,是卡-28直升機的6倍!因此,運-8Q反潛機利用更快的航速和更遠的航程,獲得比反潛直升機更高的搜潛效率,可用于大面積海域的廣泛搜潛。
圖3運-8Q反潛巡邏機
在獲得更好的平臺條件后,運-8Q得以裝備更多的專業設備,例如大孔徑的遠程搜索雷達和更多的聲吶浮標,負責對廣闊的海域進行大范圍搜索。其中遠程搜索雷達能在數百千米外發現潛望鏡和通氣管大小的目標,對常規動力潛艇具有極其重大的威脅。因此,我軍新型常規潛艇普遍安裝了AIP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避免了經常上浮使用通氣管換氣,以提高面對美日反潛機時的生存能力。同理,我軍運-8Q同樣對常規潛艇,具有類似的壓制能力,極大提高了我軍反潛能力。
圖4伸出海面的潛艇潛望鏡
而具備能在數百千米外發現通氣管的雷達,毫無疑問具備優越的水面目標搜索性能,而固定翼反潛機也因此常常作為巡邏機,使用雷達搜索、定位、跟蹤各類型海面目標,在發現可疑對象時實施目視查證,或及時召喚己方水面艦艇實施跟蹤,這是美日P-3C反潛機時常對我穿越島鏈的水面艦艇編隊,實施偵察監視的標準戰術流程。而在運-8Q服役前,我軍使用運8J警戒機擔負這一任務,也就是常見諸新聞的“大鼻子”偵察機。在我軍運-8Q大批服役實現對運8J警戒機的更新換代后,同樣可以借鑒這一戰術實施海域控制。
圖5運8J警戒機
在我國海空軍實力的增長、東南沿海上空的制空權爭奪日益激烈的條件下,大型固定翼反潛機并不適合在這一區域活動,因此對東南亞諸國裝備的潛艇和水面艦只實施偵察監視,將成為運-8Q的主要任務。東南亞諸國裝備常規潛艇和新型水面艦只的浪潮,隨著越南采購俄羅斯基洛級潛艇和獵豹輕型護衛艦達到高峰,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國紛紛外購新型潛艇和水面艦艇,給該地區紛亂的局勢更添困擾。而運-8Q的服役配合近期陸續竣工的島礁機場卻是正當時,三個島嶼超過2500米長度的跑道和機庫油料設施,足以支持運-8Q這類大型反潛巡邏機的起降和保障作業,將海軍的反潛戰線從海南島外推2000海里。若是加入同樣開始大批交付的空警500預警機和高新8號電子戰機,建立和保持一定強度的??毡O視網絡將不是問題。
圖6空警500
而東南亞諸國任何涉及空中、水面、水下、電磁空間的舉動,都逃不過這一監控網絡的法眼,從而保證我軍對這一區域動向的絕對掌控,甚至依次為依托建立新的防空識別區也是指日可待。從這一點上來說,運-8Q的服役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利刃/狼牙)

Bigemap GIS Office 國產基礎軟件
Bigemap GIS Office是一個全面且易于使用的國產化基礎軟件,為用戶提供數據處理、編輯、數據分析、集成以及可視化呈現的綜合數據集平臺。支持上百種數據格式:shp/kml/kmz/dwg/dxf/gpx/csv/excel/txt/tiff/geotiff/osgb/mbtiles/tiles等,對數據流轉、嵌入、融合、以及更多地為用戶提供數據的增強處理及多種分析工具。在不同場景不同行業下支持坐標系轉換CGCS2000/WGS84/Xi’an80/Beijing54/UTM等多種投影互轉互換、支持專題地圖、大數據加載、航拍影像、矢量數據、柵格數據的導入導出、瓦片切片及地圖服務發布。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