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圖新掌門李瑩:地圖會成為百度AI落地的典型場景
國慶長假即將來臨,除了旅游類企業,各大導航產品提供商也往往需要提前準備已應對即將到來的用戶使用高峰。
近日,百度地圖舉行了今年十一黃金周的產品發布和說明,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瑩在接受騰訊《一線》采訪時,闡述了百度地圖的新定位和發展策略,人工智能已成為這款百度地圖的核心關鍵詞。
今年3月12日,百度地圖事業部轉入AI技術平臺體系(AIG),負責人職位由AI測試部高級總監李瑩繼任,向百度高級副總裁、AIG總負責人王海峰匯報。
百度地圖為百度在移動端最重要的產品之一,作為用戶高頻使用的產品,地圖對于百度觸達用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過去幾年,在百度O2O戰略下,百度地圖被定位為O2O業務的重要載體,而隨著百度戰略轉向,百度地圖的使命也隨著發生變化。
在本次產品發布會上,李瑩重點對百度地圖的人工智能相關功能進行了介紹,包括出發前的智行、未來出行等功能,為用戶提供智能推薦交通搭配、通知用戶及時出發、推測未來擁堵情況、智能調整出行時間及路線等服務,幫用戶提前“探路”;出行中,可告知用戶沿途天氣、高速服務區,提醒突發事故等;抵達目的地后,提供智能停車、熱門景點推薦、AR導游等一系列服務。
僅從描述上來看,百度地圖所主打的人工智能相關服務與其他地圖類產品并無本質區別,因此,人工智能之于百度地圖的真正意義究竟是什么,需要得到更多解答。
對此李瑩表示,整個百度地圖已經進行了產品升級,現在叫做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希望結合AI,成為AI最典型的落地場景,在產品規劃上,會圍繞更準確、更豐富、更易用并結合AI能力去做。
比如,在準確性上,“圖像技術和地圖具體場景的合作,準確率和效率會成百倍的提升,這一直是百度地圖特別核心的競爭力。再結合智能出行的歷史數據信息、軌跡信息、用戶出行信息,能夠提供更精準的預估出行時間、路線、路況等信息。”
在豐富性上,“地圖與知識圖譜相結合,做高精的知識圖譜建設,讓地圖展示出更豐富的信息,比如更豐富的景點、充電樁數據、連鎖品牌等POI點查詢,甚至更進一步,比如用戶找適合親子的地方、適合情侶去玩的地方、適合親子玩水的地方等需求,我們都會在地圖的數據層面進行建設。”
易用性則主要體現在交互層面,比如通過語音助手控制百度地圖的功能,“百度地圖現在絕大部分的功能都可以通過‘小度小度’喚醒實施,還有像AR、個性化推薦等等這些都是能夠讓用戶感知到的智能體驗。”
整體而言,在李瑩看來,AI技術的融入,能夠提升地圖服務的效率和性能。
李瑩對騰訊《一線》介紹,地圖團隊調整到AIG后,與百度AI技術平臺體系進行了整合,整合的初衷,一方面源于AI技術能夠提升地圖的性能和效率,另一方面,地圖是AI的典型落地場景,“AI里面提到的感知技術,比如語音、圖像、視覺、認知的技術,比如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等這些技術,其實全部都可以在地圖上直接使用。所以整合就是把這樣一個定位進行強化。”
根據百度方面提供的信息,李瑩于2004年加入百度,先后帶領過百度自然語言處理、百度知識圖譜、AI技術生態等多個業務,開拓了數據智能、知識圖譜、搜索推薦等新方向,包含多項業界領先技術,并已廣泛應用于百度大多數產品。
談及自己與地圖業務的交集,李瑩對騰訊《一線》表示,百度的知識圖譜團隊是由其從頭構建的,其也為百度第一個成立的NLP小組成員之一,這些能力本身在地圖上一直都有應用,比如知識圖譜團隊持續跟地圖合作做POI數據的挖掘和建設。
目前,地圖類產品早已成為國內互聯網巨頭的標配業務,李瑩表示,從行業來看,每個地圖對自己的定位不太一樣,未來大家是否仍舊同質化競爭很難說,對于百度地圖自身而言,基于百度整體“夯實移動基礎,決勝AI時代”的戰略,百度地圖一定會在圍繞公司大戰略的基礎上建設地圖的能力,另外在整個百度體系內也會做非常重要的賦能。
“比如百度的自動駕駛方向、度秘方向、基于地點的搜索等等,地圖都是它們很重要的一個基礎能力,因為地圖也是AI落地的典型場景,所以我們會堅定在這條路線上去做,我們也堅信在這個方面,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

Bigemap GIS Office 國產基礎軟件
Bigemap GIS Office是一個全面且易于使用的國產化基礎軟件,為用戶提供數據處理、編輯、數據分析、集成以及可視化呈現的綜合數據集平臺。支持上百種數據格式:shp/kml/kmz/dwg/dxf/gpx/csv/excel/txt/tiff/geotiff/osgb/mbtiles/tiles等,對數據流轉、嵌入、融合、以及更多地為用戶提供數據的增強處理及多種分析工具。在不同場景不同行業下支持坐標系轉換CGCS2000/WGS84/Xi’an80/Beijing54/UTM等多種投影互轉互換、支持專題地圖、大數據加載、航拍影像、矢量數據、柵格數據的導入導出、瓦片切片及地圖服務發布。
了解詳情>>